您身边的平行生物反应器专家
国内率先将微小型平行生物反应器成功研发并商业化的制造商
大肠杆菌在0.5L-15L Endura SUB®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上的高密度培养研究
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IxOTg1NjEyMg==&mid=2247497605&idx=1&sn=b24dcf5d8198ee97dc98304d6defaf53&chksm=97d65a10a0a1d306ca203adb60065a5b2f2f127b6b452b6ea02d53dcbb023afda123fd1d728d&token=124106994&lang=zh_CN#rd | 作者:T&J | 发布时间: 2024-05-08 | 421 次浏览 | 分享到:
细胞生长环境与生物反应器中流体力学的传递现象(热量和质量传递)和反应液的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;反应器由于其结构和尺寸不同,细胞生长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;影响生物反应过程的因素较多,比如菌龄、接种量、培养基成分、温度、pH和DO等。

前言


细胞生长环境与生物反应器中流体力学的传递现象(热量和质量传递)和反应液的理化性质有密切关系;反应器由于其结构和尺寸不同,细胞生长环境也存在一定差异;影响生物反应过程的因素较多,比如菌龄、接种量、培养基成分、温度、pH和DO等。


为了评估不同体积生物反应器的过程可行性和结果可靠性,本研究使用实验室内成熟的大肠杆菌培养工艺,在相同菌株、菌龄、接种量、培养基、温度、pH,比拟放大的补料控制条件下,测试了500mL、1.5L、3L和15L四种不同体积一次性生物反应器。结果显示,培养过程中DO趋势相近,不同体积罐体在补料前后的OD600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。

图1 不同体积生物反应器系统

(左:CloudReady™ 500mL云平台平行生物反应器系统;中:Intelli-Ferm mini控制器+3L&15L Endura SUB®一次性反应器硬质罐体;右:CloudReady™ 1.5L云平台平行生物反应器系统)


实验方法


本实验采用的控制器为CloudReady™和Intelli-Ferm mini ,使用1.5L玻璃罐以及500mL、1.5L、3L和15L的Endura SUB®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硬质罐体,明细如表1所示,实际情况见图1。


表1 不同反应器及控制系统


本实验8台反应器使用相同浓度的培养基和菌株;温度控制37℃,pH用氨水控制在7.0,发酵过程中溶氧控制在30%。不同尺寸的补料速度按实际工作体积比拟缩放。


结果与分析


补料时间可以反应菌株消耗初始培养基内碳源的快慢。由于培养初期未进行补料,蠕动泵精度不会对菌株的生长产生影响。8台反应器均在7.5±0.1h开始补料(表2),说明各尺寸罐体在发酵前期都能够满足菌体生长条件。因此,不同罐体在补料前均保持较好的一致性。


表2 不同罐体补料时间


图2 不同罐体OD600生长曲线


开始补料后,由于菌体生长和代谢的需要,需氧量不断增加,部分罐体根据实际情况通纯氧,使得DO维持在30%左右。最终下罐OD600(图2)在80-120之间,与历史数据相似。将不同尺寸罐体发酵全程的OD600生长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性和显著性分析(表3,图3),不同罐体之间的相关系数大于0.95,P<0.05,说明它们之间生长情况显著相关,表现出良好的生长一致性。


表3 相关系数及显著性P值

注:***、**、*分别代表1%、5%、10%的显著性水平

图3 不同罐体OD600相关系数热力图谱


从DO曲线(图4)上来看,不同罐体大致呈现相似趋势,补料初期生长旺盛,碳源消耗迅速,DO曲线振荡较为频繁,且振幅较大。随着发酵进行至中后期,补料速度增大,菌体生长减缓,DO曲线振幅减小。但1.5L、3L和15L相比500mL整体较为平稳,这可能与500mL反应体系有关。反应体系越小,对抗环境变化能力越弱。


图4 不同罐体DO曲线


结论


不同反应器由于其结构和尺寸不同,其传质传热存在一定的差异。本次实验结果显示,培养过程中DO曲线趋势相近,不同体积罐体在补料前后的OD600均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。


迪必尔自研的CloudReady™和Intelli-Ferm mini控制器,搭配D2MS软件系统,可灵活适配500mL-15L不同体积的罐体(一次性/玻璃),为生物工艺快速迭代和放大提供了有力的软硬件基础。


唐平安、柴金言、管志欣供稿